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海外新能源汽车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海外新能源汽车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
第一个:环保
不管怎么说,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根本和环保有着最直接的关系。当然,有人会说生产电力也有污染啊,只能说相对来说能更好一些罢了。而且从目前来看,纯电动汽车并不是新能源汽车的全部,未来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。再者言,当太阳能/无线充电等都应用到汽车上的时候,或许污染就更小了。而且纯电动汽车哪怕能源方面有污染,相比传统燃油车尾气排放等污染还是要清了很多。至于大家关心的电池问题,现在貌似已经开始有回收处理的企业以及应对方式了,而未来势必更加健全。
第二个:全球趋势
其实如果你关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话,你会发现并不是只有中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,可以说这已经是全球范围内的行为。国内如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为了不被落下,毕竟我们主流的东西还是要尝试的。而全球都主张新能源汽车可见其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,毕竟能源问题已经不止困扰的是一个国家了,甚至毫不夸张的说,如果再不想办法,那么随着汽车的越来越多,能源枯竭只是早晚的问题,总不能真的到那个时候再想办法吧。所以说,这也是目前全球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,而国内只是顺势而为,不过感觉我们反而处于第一纵队了。
第三个:弯道超车
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根本原因之一,毕竟在传统燃油车领域,国产车企还是处于劣势状态。虽然感觉限制大多数国产车的销量都不错,也能抢占很大的市场份额。但是和其他国家的车相比,在高端车型上,我们似乎一直处于弱势。说句不好听的,有多少人觉得宝马1系比哈弗H9还要好,甚至有人说宁可买捷达都不买红旗。而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则给了国产车机会,毕竟大家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同一起跑线起步,给了国产车企弯道超车的机会,当然,最终结果如何,只能说拭目以待了。
至于说像一些网友说的国家层面上的问题,我们就暂不考虑,其实总体而言,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好事,只不过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是有比较大的进步空间的,不过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,新能源汽车还是会让消费者满意的。多句嘴,在所有问题没有全部改善之前,一般消费者还是别考虑新能源汽车了。
新能源汽车国内那么多品牌,为何国外只有特斯拉?
电动车兴起就在美国,就是特斯拉。而中国将电动车在政策上放在了极高的位置,是将其作为弯道超车赶超美国的产业,补贴之大,政策支持力度之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。美国基本特斯拉一家独大了。而中国基本没有形成气候,比亚迪、北汽主要是吃车牌照摇号的红利,自身并无特别大的护城河,在这种情况下,没有特别的劲敌,大家起跑线查不多,又有政策的支持,前景巨大,空间巨大,当然要参与。
新能源汽车,国内涌现出很多品牌,而国外几乎只有特斯拉,和国家之间的条件、战略有关。
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条件来看:一是市场,中国的市场足够大,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,能容纳更多的车企;二是产业链,中国拥有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,几乎所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都能轻易在市场上找到供应商,也为新势力品牌带来便利。要知道,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前,部分核心零部件都是从中国进口,再运输到美国组装汽车。
其次是国家发展战略。
美国汽车市场只略比中国小一点,但是因为制造业流失严重,没有如中国般完整的新能源汽车链,很难通过企业自由竞争涌现出新能源汽车巨头。于是,美国***取了集中扶植特斯拉的模式,拟打造出新能源汽车巨头。有些人可能不理解,告诉你们一些事实,你们就会明白。
2020年,特斯拉每在美国卖出一辆新能源汽车,美国***直接补贴特斯拉7000美元,大约46000元;此外,美国还通过双积分政策扶植特斯拉,特斯拉每在美国卖出一辆汽车,可以拿到新能能源积分7分,每分可以换取大越2000-3000美元积分补贴。
也就是说,特斯拉每在美国卖出一辆汽车,可以获得大约13万元以上的美国***和企业补贴,这在全球都是没有的力度。靠着美国的全力支持,特斯拉才能在一次次濒临破产中挺下来。
中国,因为市场庞大、产业链完善,则***取了车企自由竞争的模式,补贴远低于美国,新能源车企太多,不仅每个车企分到的补贴极少,积分也不值钱,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同时,因为意识形态不同,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排斥,基本很难大规模打开国外发达国家市场,所以以中国市场为主。
中国的模式,并不依赖于补贴和积分,而是主要靠企业自力更生、优胜劣汰,在这种模式下,活下来的头部企业会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技术特点,不像靠美国举国之力催生出的特斯拉,基础并不牢靠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外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海外新能源汽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